跳到主要內容
手機菜單開關
動物認養選單
:::首頁> 動物認養> 保育成果
最近更新2020/7/3 上午 12:00:00
JUN 15
WED

金門水獺保育大作戰

金門水獺保育大作戰

計畫名稱:10801_歐亞水獺域內與域外保育研究與合作(五)- 建立金門水獺族群資料庫及常態性調查規範
計畫主持人:臺北市立動物園保育研究中心張廖年鴻助理研究員、國立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李玲玲教授

2019年的水獺認養計畫進行的頗為熱鬧!每季一次的金門現地調查,動物園都派出精銳的「聞屎工作大隊」到金門造訪各處水獺出沒的水域棲地,雞鳴破曉前即抵達排遺現場進行搜索,目的就是蒐集那新鮮的水獺便便,其中含有便便主人的微量DNA;帶回實驗室後經過密集繁瑣的實驗操作流程,每件排遺樣本有60%的機會可以鑑定出主人是哪一隻獺,利用這點個體辨識資訊再結合便便採樣位置的GIS地理資訊系統,幾年下來,累積夠多資料的話我們可以知道已辨識水獺個體的棲息歷史紀錄,從而推論其活動領域、範圍、遷徙足跡等基本生態資訊,甚至利用DNA變異程度建立起個體間彼此的親緣關係,了解金門各地水獺族群間的關聯及族群消長模式。只是目前這方面的實驗方法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才得以持續進行,雖然我們在這兩年內已經大幅優化、簡化實驗流程,但是整體工作量實在頗大,目前還在辛苦的追趕實驗進度中,仍有部分未完成樣本尚待處理,也因此我們尚未描繪出金門歐亞水獺族群的完整面貌,只能先提供幾隻水獺的小故事先跟大家分享,並介紹今年發生的比較有意思的活動及收獲。

野外調查
野外調查。

長青樹107號

金門西南端的古崗湖是金門唯一的天然湖泊。可能由於周遭聯外水系溝渠一一乾涸陸化,切斷了水獺進出往來的通道,2013年以後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古崗湖沒有任何水獺的排遺出現過,表示這個美麗、食物豐碩的棲地已經被水獺們放棄了。然而,2018年12月再古崗湖畔又重新發現了水獺的排遺,推論可能是當地公所派人完成古崗湖一條聯外溝渠的清淤工作,讓在附近海邊活動的水獺得以透過這條溝渠再次光臨古崗湖。從排遺的DNA個體辨識資料看來,2018年底回來的是1隻雄性個體,2019年2月時又多了1隻,表示當時古崗湖至少同時有兩隻水獺先生棲息著。有意思的是,比對目前的排遺DNA樣本資料庫發現,2018年12月回來的水獺就是2013年4月時最後離開古崗湖的那隻個體,牠在我們資料庫上的編號是107號。如果2013年那年牠剛出生的話,到2018年底牠已經有6歲了,是目前我們金門水獺DNA資料庫中記錄時段最長的個體。在中間這段時間107號就在金門西半部水域如雙鯉湖、慈湖、水試所等地區遊走,最近的紀錄是2019年9月在空大的水池出現。看起來107號稱霸西半島有很長的一段時間了,沒有意外的話,此時此刻牠還在那幾個棲地間跑來跑去,享受著慈湖海邊的美麗月光吧。

2月份古崗湖中另一隻雄性水獺是332號,這是牠第一次出現,在我們的資料庫中先前沒有記錄到,有可能是2018年底出生的新個體。107號跟332號到底是什麼樣的關係?父子?兄弟?332號後來又跑去哪裡了?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做實驗做實驗)

古崗湖
古崗湖。

不幸意外身亡的277號

2019年水獺路殺確認案例只有一件,是8月23路被發現已死在光前路邊的277號雌性個體。母的水獺比較少被路殺,因為一般來說,小水獺在成年後會被媽媽驅趕而離開原棲地,若是公的水獺則必須更積極地尋找、建立自己的新地盤,不然沒有條件成家、擺脫單身,完成水獺的脫魯大業。在毛毛躁躁向外拓展移動的過程中比較有機會跑到公路上發生意外。227號上次出現是在2017年8月附近斗門溪,離案發現場不遠,很可能兩地都是牠的一日生活圈(活動棲地內),是在日常移動覓食的過程中被路殺的。牠可能是快滿三歲的水獺太太,正要進入繁殖的高峰期,可惜沒有機會再幫金門多生幾隻水獺寶寶了。

小金門之水獺再臨

類似古崗湖,近年來小金門(烈嶼)的水獺族群數量相當少,雖然當地偶有水獺目擊記錄傳出,但是這幾年都沒有採獲到可進行個體鑑定的新鮮排遺,證明真有水獺個體長期穩定棲息著。小金門開發程度遠比金門本島小,理論上來說當地水獺族群受到的干擾與生存壓力也應該比較小才是,當地族群衰退的確實原因我們並不是很清楚。推論可能是因為小金門的水獺若要與大金門族群交流或行走於兩島,則必須經過大金西半島,由西半島海岸入海游過去。只是近年來西半島的水獺族群明顯衰退,應該與該區域人為干擾過多、棲息環境減少及連通水道陸化阻斷有關,阻止了水獺由大金擴散遷移到小金的路線。好消息是2019年9月份的調查我們在小金門南端人工池塘邊發現了新鮮的水獺排遺,個體鑑定後得知牠是公的,不屬於金門本島鑑定出的任何個體,可能是原棲息在小金門的水獺族群後代(我們的舊樣本庫及資料庫中沒有小金門族群的任何資訊),也可能是從金門本島渡海擴散過來的年輕個體。現在這位小朋友已經移動到小金門西部的溼地群中,希望牠能在那裡平安定居下來,等待屬於牠的另一半到來。未來我們也會持續的到小金門去進行「聞屎」調查,看看牠在那邊過得好不好。

珍貴的臺灣水獺標本

臺灣本島已多年未有發現紀錄,僅剩離島金門仍有小族群存在。特有生物研究中心從2018年開始進行系統化的臺灣全島水獺族群調查,只是至今未有存活族群或個體被確認。

國內水獺標本主要保存於臺灣國立博物館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兩地。前者標本標籤等記錄已失佚多年,來源無法確定;後者典藏保存樣本為金門族群個體,僅有一件近年民眾捐贈的一隻45年前其父親在雙溪舊宅後院捕獲之歐亞水獺剝製標本,應為目前國內唯一可確認採集地點之歐亞水獺標本,極具學術研究價值。捐贈者日前由雜誌報導知悉臺北動物園正參與歐亞水獺族群遺傳研究,主動聯繫本園說明該標本的歷史並同意由本園團隊就學術研究目的針對該件剝製標本進行研究利用。考量到國內機構鮮少有從剝製標本中成功萃取出DNA的經驗,且該標本年代久遠,剝製過程中多項處理皆有可能破壞DNA結構,因此收到訊息、確認標本產地來源等訊息後我們立即聯繫東京大學和久大介博士,希望能就此標本處理議題向有類似操作經驗的和久博士請益。

和久博士2016年畢業於東京農業大學,博士論文題目為「歐亞水獺與日本水獺的基因體學研究」,目前擔任東京大學人類基因體學實驗室研究員。和久博士為日本年輕一輩的哺乳動物分類學者,熟悉系統演化學及分生遺傳演化,曾成功利用次世代定序(NGS)等技術抽取東京自然科學博物館典藏之水獺剝製標本,包括多件二戰前採自中國大陸及上世紀採自日本本島的水獺標本,並從中判定出一個隱蔽新物種日本水獺,証實日本境內曾有兩種水獺棲息。基於水獺研究的成果及經驗,和久博士亦被延攬成IUCN水獺專家群的成員,為亞洲地區少數的水獺專門研究學者。

我們與和久博士本來就有學術討論上的聯繫,和久博士知悉該件標本的存在後表達親自前來本園協助該標本DNA萃取、定序之意願。經過多次電子信件協商,和久博士及另一位日本水獺學者安藤元一教授於2019年9月1日至4日來臺協助該件樣本DNA萃取,並指導我們如何處理受損嚴種樣本DNA定序前處理流程。目前我們已利用MPCR法(一系列瑣碎的DNA擴大及定序流程)抽到2,000 bp的mtDNA片段,另外亦利用次世代定序技術(NGS)對該件樣本DNA進行定序,資料分析及序列組合進行中。希望很快的就能將臺灣水獺原住民的親緣關係弄清楚,看看是我們臺灣的水獺會是華南歐亞水獺的表親,還是跟日本一樣有著獨特演化歷史的海島物種。雖然我們臺灣本島的水獺很可能已經消失滅絕了….

(後記: 安藤老師在今/2020年3月24日離世。謝謝他對水獺保育的付出,及對年輕學者的鼓勵與提攜…)

歐亞水獺標本DNA萃取

歐亞水獺標本DNA萃取

歐亞水獺標本DNA萃取
日本和久博士協助歐亞水獺標本DNA萃取。

金防部夥伴的加入

金門早期為軍事重地,駐軍人數眾多,雖然在解除戰地任務後兵員大幅減少,現今金門的阿兵哥們依舊是金門重要的在地力量。我們從2018年開始嘗試在金門當地舉辦志工訓練,除了想要找尋有志於水獺保育的當地人士擔任志工,協助進行水獺調查外,我們也希望藉由舉辦志工訓練的機會推廣水獺及野生動物保育觀念,讓更多人了解到我們在進行的工作為何。2019年我們大膽嘗試,想把水獺志工訓練課程帶到軍中,介紹給長期駐守在金門各地的金防部弟兄姊妹們,讓他們更進一步知道金門生態的好。在本園金園長與金防部長官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在2019年2月由當時臺北動物園園長金園長帶隊前往金門,與「陸軍金門防衛指揮部」合作共同規劃及辦理「金防部水獺調查工作坊」,為駐守金門的軍民同胞提供當地深度生態保育課程,並從中挑選能夠支援金門歐亞水獺保育工作的志工人力,希望在金門當地進行水獺調查志工招募及培訓,並引導金門在地民眾學習水獺調查技能,進而建立與研究單位的合作關係,使其成為水獺保育的重要公民力量。金門現有駐軍6成以上軍人為金門在地籍子弟,對於金門的保育工作定能扮演重要角色。本次水獺調查工作坊活動採講座、實地演練及分組討論三種形式進行,內容包括(1)金門地區的野生動物生態保育工作;(2)水獺的基礎生物學介紹;(3)金門地區的水獺現況;(4)金門的水獺研究介紹:排遺調查及DNA研究;(5)金門地區的水獺研究:以自動照相機監測水獺行為及生活史;(6)水獺調查志工成立所需協助事項;(7) 運用文創推廣水獺保育與分組體驗實作;(8)水獺調查實作(野外調查及採集。講員除本園派出的四員精兵外,另邀請金門縣政府建設處科長鍾立偉(現榮升金門林務所所長)、東海大學生物系博士後研究員袁守立擔任講師,陣容堅強場面浩大阿!

金防部水獺調查工作坊
金防部水獺調查工作坊

金防部長官非常認同本園執行之水獺保育工作,鼓勵其所屬官士兵發揮愛鄉愛土精神協助水獺保育工作,單位官士兵報名相當踴躍。參與活動之30名學員皆為金防部各單位有意願參與保育工作者,活動期間相當專注投入。除講座活動於室內進行外,兩日皆安排野外實作課程,分別於鑑潭、明潭(21日),太湖、瓊林水庫(22日)等水獺出現頻度較高的水域操作進行。除現場講解水獺排遺調查技巧、瞭解環境棲地觀察重點、讓學員實地探索水獺排遺各種特徵外,還由東海大學袁守立博士現場講解紅外線自動相機架設實作技巧,在明潭架設兩臺自動相機;隔日上午回收相機後也發現成功拍得水獺過涵洞的活動影像,於活動結束前成果發表時展示,讓現場參訓學員留下深刻印象。

紅外線自動相機成功拍到水獺過涵洞
紅外線自動相機成功拍得水獺過涵洞的活動影像

22日野外實作分兩路進行;一路由本園講師余珍芳視導帶4位學員前往瓊林水庫、蘭潭進行調查實作,希望該4位學員能協助當地水獺排遺荷爾蒙樣本的蒐集;另一路26位學員分成13組,在山外映碧潭、山外溪、太湖、黃龍潭、白龍溪等水域進行調查實作,也藉由優勢人力的加入進行地毯式調查,當天共取得21件可用之新鮮排遺樣本、144筆排遺紀錄資料,成果豐碩。所有實習工作成果在活動作後集結成成果展示報告,即刻回饋給參訓學員,加深其印象及參與意願。講習活動結束前並成立金防部水獺調查社團群組,提供金防部志工與本園同仁聯繫溝通平臺,用另一個角度來實踐保衛鄉土的理念與使命。

金門城隍遶境保育宣導

宗教社團傳統上與動物保育聯結並不密切,甚至有些理念可能會相互衝突(如放生議題)。然而金門社會傳統樸素,民間信仰社團與社會各階層連結緊密,若能爭取到宗教界的支持與認同將對金門水獺保育工作有很大的助益。為此,本園推廣組團隊與金門金城鎮公所、城隍廟等單位合作,規劃結合金門浯島城隍文化觀光季的水獺保育教育推廣活動,分別在臺灣(臺北動物園)及金門舉辦系列活動,鑲嵌水獺保育教育內容與理念。第一階段由金城鎮公所於4月13、14二日率隊至本園進行城隍文化季,內容將水獺保育帶入活動中,進行創新舞台劇表演,獲得遊客廣大迴響。第二階段則於5月份本園組隊前往金門參加文化季繞境活動,同時進行兩場行動動物園偏鄉兒童保育教育活動。希望從城隍文化季中重要慶典(蜈蚣座、城隍遶境)中讓水獺意象及教育資訊露出,使參與活動的信徒遊客能接觸到保育議題。第三階段則在世界水獺日活動 (5月25日)當日由金門浯島城隍廟主持本園水獺新生寶寶命名活動,希望民眾可以體會到文化及保育可並行不悖。現代地球公民應可用嶄新視角看待這兩項金門自然與文化內涵的連結,藉由接觸、理解、思考、認同,並起而行動共同保護在地重要資產。

金門浯島城隍文化觀光季的水獺保育教育推廣活動

金門浯島城隍文化觀光季的水獺保育教育推廣活動

金門浯島城隍文化觀光季的水獺保育教育推廣活動

金門浯島城隍文化觀光季的水獺保育教育推廣活動

金門浯島城隍文化觀光季的水獺保育教育推廣活動
金門浯島城隍文化觀光季的水獺保育教育推廣活動

2019年真是相當忙碌的一年。除了上面介紹的極辛苦工作內容外,我們還跑到中國四川參加第14屆水獺專家群年會(The 14th International Otter Congress),在被羚牛包圍的深山會議室中向世界水獺專家們介紹金門的水獺跟我們的保育工作。我們也在這會議中結識許多大陸的水獺研究工作者,後續能夠密切掌握金門週緣的福建地區殘存的水獺族群現況,為未來地區性水獺保育族群管理規劃預作準備。我們還有許多工作待完成,但幸運的是有許多的夥伴陸續加入水獺保育行列,一起並肩作戰。我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金門的水獺將會在這塊土地上生生不息,與子子孫孫共享這華南地區無比珍貴的生態庇護所。

按編:本文章照片來源皆為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