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手機菜單開關
動物認養選單
:::首頁> 動物認養> 保育成果
最近更新2018/11/16 上午 12:00:00
JUN 15
WED

金門的濕地精靈-水獺域內保育教育推廣

金門的濕地精靈-水獺域內保育教育推廣
計畫名稱:105環教3_金門地區水獺域內保育教育推廣計畫
計畫主人:園 鄭世嘉助理研究員 / 報導撰文:郭仕珺

看著動物園裡歐亞水獺「大金」、「小金」、「金莎」在水中悠游,你可能夠想像,在臺灣本島北、中、南各地的溪流中,這種可愛的小動物也曾在其中活躍生存著?然而隨著臺灣各地淺山區域的人為開發、環境破壞,自1980年代之後,臺灣本島就再也沒有野生水獺出沒的紀錄了,時至今日,甚至很多人根本不知道這物種是曾經在臺灣本島棲息生存過的。

2014年4月及6月,水獺幼仔「大、小金」及「金莎」自野外救傷,後送至臺北市立動物園照養,作為保育大使為野生水獺族群發聲。照片來源:臺北市立動物園動物認養小組張庭瑜
2014年4月及6月,水獺幼仔「大、小金」及「金莎」自野外救傷,透過林務局野生動物救傷收容計畫,後送至臺北市立動物園照養,作為保育大使為野生水獺族群發聲。照片來源:臺北市立動物園動物認養小組張庭瑜

全臺目前僅剩金門地區尚有野生水獺族群分布,但自從金門地區解嚴、開放觀光後,開發建設逐年增加,當地自然環境被大幅的破壞,導致水獺數量及分布區域連年縮減,而棲息地被切割,也讓路殺事件越來越頻繁。

為了不讓水獺在臺灣徹底消失,金門水獺的保育工作更顯得重要,除了調查水獺的生活習性、族群分布,以制定相對應的保育方針外,增加一般民眾對水獺的認識及關注,也是保育工作重要的一環。本計畫透過在金門當地進行水獺保育及環境教育課程之推廣,舉辦全民參與的嘉年華活動,期望引起當地居民對水獺的關注,同時也關注金門地區的生態環境。

建立金門水獺保育交流平臺 了解教育推廣現況

本計畫首先建立「金門水獺在地保育教育交流平臺」,與當地國小、縣政府、國家公園及民間保育團體進行交流,了解目前金門地區歐亞水獺面臨的生存危機及相關保育救傷工作執行情形,共同商討未來保育工作,並制訂歐亞水獺域內保育教育推廣計畫。

設計水獺保育教育課程 培訓種子教師

水獺保育教育推廣計畫,除了深入國小校園宣導,也培訓當地種子教師,在地落實水獺保育概念,讓金門地區的學生、教師更加認識水獺,也了解水獺生存所面臨的危機,進一步連結學員的生活經驗,反思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能做些什麼,幫助瀕危的水獺與其他野生動物。

透過生動的水獺保育劇及珍貴的金門水獺成長影像紀錄,引發學員關注,同時帶入野生動物救傷的基本概念,讓「大金」、「小金」、「金莎」作為保育大使,喚起民眾對於溼地保育及自然生態的重視。

透過生動的水獺保育劇,推廣野生動物救傷的基本原則,教導學員正確的保育觀念。照片來源:本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透過生動的水獺保育劇,推廣野生動物救傷的基本原則,教導學員正確的保育觀念。照片來源:本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本計畫實際走訪12所金門地區(包含烈嶼)的國小進行到校推廣,水獺人偶與國小學童開心合照。 照片來源:臺北市立動物園新聞稿
本計畫實際走訪12所金門地區(包含烈嶼)的國小進行到校推廣,水獺人偶與國小學童開心合照。照片來源:臺北市立動物園新聞稿

金門水獺保育教育嘉年華 全民參與響應

最後的重頭戲則是舉辦全民參與的「金門水獺保育教育嘉年華」,邀請各界相關單位共襄盛舉,一同推動金門水獺的保育教育。活動安排水獺人偶保育劇及多場專家學者的生態保育講座,現場也規劃歐亞水獺保育宣導攤位,透過闖關遊戲的方式,讓民眾瞭解水獺的型態特徵、習性等生態知識,也讓民眾意識到野外水獺所面臨的危機與族群現況,以寓教於樂的方式加強民眾對於水獺的印象,使當地民眾更加了解保育瀕危動物水獺的重要,並能身體力行加入生態保育的行列。

在歐亞水獺棲息的金門地區進行保育教育的推廣,是別具意義的,這些學員是平時可能親眼看過水獺,與水獺共享著生活範圍的民眾,當他們對水獺有更多的認識,並且擁有正確的保育知識,水獺域內保育工作才能更加有效。

保育野生動物絕對不僅是保育團體要做的事,民眾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的小動作都會是野生動物保育的關鍵。唯有引發更多民眾的關注,野生動物保育才能更持續的推展。保護生態環境,沒有人是局外人!

期許未來,所有人都能學會與自然環境和平共處,尊重並愛護野生動物。

開車時多注意四方、不棄養家中寵物、發現野生水獺,不要觸碰、撿拾,迅速通報縣政府及相關單位。擁有正確的保育知識,人人都能成為金門歐亞水獺的保育大使。照片來源:臺北市立動物園動物認養小組張庭瑜
開車時多注意四方、不棄養家中寵物、發現野生水獺,不要觸碰、撿拾,迅速通報縣政府及相關單位。擁有正確的保育知識,人人都能成為金門歐亞水獺的保育大使。照片來源:臺北市立動物園動物認養小組張庭瑜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