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手機菜單開關
動物認養選單
:::首頁> 動物認養> 保育成果
最近更新2019/7/25 上午 12:00:00
JUN 15
WED

盔甲精靈「臺灣穿山甲」的域外保育行動

盔甲精靈「臺灣穿山甲」的域外保育行動
計畫名稱:10702_穿山甲之族群評估、照養管理與保育教育推動(四)-營養及繁殖管理發展與保育連結
計畫主持人:臺北市立動物園 羅諠憶研究助理 / 報導撰文:尤宣雅

穿山甲分類地位為鱗甲目穿山甲科,世界上僅有8種穿山甲,分布於非洲及亞洲的熱帶與亞熱帶地區。穿山甲在亞洲地區,其肉被視為野味珍饈,鱗甲更被認為具活血消腫之中藥療效,故在華人市場中始終面臨龐大的獵捕壓力,2000年至2014年,估計共有100萬隻穿山甲因為非法走私貿易被捕捉。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於2014年10月23日已正式宣布將中華穿山甲提升至「極度瀕危」(Critically Endangered,CE),此外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已經於2016年9月28日正式將8種穿山甲從附錄二提升到附錄一。

臺灣穿山甲分類上屬於中華穿山甲的分支,為臺灣特有亞種,又稱為臺灣鱗鯉,最主要的分布範圍為海拔500公尺上下之山麓地帶。穿山甲行動緩慢,背側頭尾皆為鱗甲覆蓋,禦敵時捲曲成球狀將柔軟腹部包覆其中,其前肢強而有力,善於挖掘洞穴供作休憩或育幼,長爪在採食時可刨開蟻窩,並以長20公分之舌頭舔食蟻窩中的白蟻或螞蟻、蟻卵做為主食。由於臺灣穿山甲的生物特性與分布範圍容易到達,因此捕捉容易,在龐大的利益驅使下,即使該物種已被我國野生動物保育法列為保育等級II之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非法盜獵與販賣事件仍頻傳,加上各地因經濟開發所造成的棲地破壞,以及野狗、捕獸鋏等威脅,讓臺灣穿山甲的處境更是岌岌可危。

臺北市立動物園經由野生動物救傷工作,協助國內保育主管機關醫療受傷穿山甲及收容無法野放之個體。在救傷及收容的過程中,深感該物種的相關知識不足,導致救助及照養上的困難,因此除了給予救傷治療累積穿山甲醫療專業也從收容期間持續進行穿山甲資料蒐集,逐步建立臺灣穿山甲圈養狀態下的生態習性與活動模式,以彌補野外穿山甲研究上的困難及不足。此外,研究人員持續研發人工飼糧,使圈養個體更健康穩定,並篩選適合的個體進行繁殖配對,建立域外保育族群。2018年為止,動物園已繁殖14隻個體,並以人工哺育的方式成功養育2隻幼獸,分別為「芎梧」與「梧空」。此外,也長期致力於穿山甲展場設計規劃及保育教育推廣工作,喚起民眾對該物種的重視及保育行動。不僅於國內,近年來本園也將計畫累積持續尋求國際合作與經驗交流,建立穿山甲保育研究工作網絡。另外,救傷工作持續進行,透過此系列延續行計畫,收集更完整的資料,提供未來保育政策執行。本年度將持續開發複合式飼糧、繁殖配對、排遺生殖賀爾蒙技術建立,107年成果共分6大項,於下列分段陳述。

開發更符合穿山甲營養所需的飼糧

本園經過多年研究,開發的穿山甲人工飼糧,目前動物健康情況尚穩定,但為了讓穿山甲的人工飼糧更接近野外食物的營養,符合穿山甲各生活史階段的需要,本團隊持續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生物系-社會昆蟲研究室及國立中興大學昆蟲學系-都市昆蟲學研究室合作,尋找適合做為圈養穿山甲飼糧添加物的螞蟻種類。疣胸琉璃蟻為野外穿山甲食物之一,群聚特性使疣胸琉璃蟻容易被捕捉蒐集。因此本計畫添加少量疣胸琉璃蟻作為複合式飼糧添加物。餵食複合式飼糧後,收集穿山甲的糞便,送至合作實驗室進行糞便殘留物與菌相分析,了解圈養穿山甲的營養吸收狀況及腸道菌相變化,做為未來穿山甲飼糧調整的參考。

計畫人員進行複合式飼糧餵食實驗,辨認糞便性狀與照相紀錄。照片來源:本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計畫人員進行複合式飼糧餵食實驗,辨認糞便性狀與照相紀錄。照片來源:本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穿山甲取食複合式飼糧。照片來源:本研究計畫研究人員提供
穿山甲取食複合式飼糧。照片來源:本研究計畫研究人員提供

進行繁殖配對

本計畫持續嘗試建立域外保育族群,於繁殖季選擇適合的穿山甲,讓雄性個體住進雌性居住的欄舍隔壁,隔網互動數天後,再將欄舍拉門開啟,進行配對,並透過監視系統紀錄其配對情況。配對期間密集監測雌性生殖賀爾蒙變化,每個月進行採血一次,針對配對雌性穿山甲的孕酮進行分析,確認雌性穿山甲是否懷孕。若血液中孕酮濃度上升,安排母獸進行超音波產檢,確認胎兒身體狀況,並測量胎兒頭部形質,推測預產期。產前會提供母獸適合的產房,準備迎接新生兒的到來。

進行配對時,錄製的監視器影像,此影像為雌性穿山甲「枇杷膏」與雄性穿山甲「阿穿」熟睡的模樣。照片來源:本研究計畫研究人員提供
進行配對時,錄製的監視器影像,此影像為雌性穿山甲「枇杷膏」與雄性穿山甲「阿穿」熟睡的模樣。照片來源:本研究計畫研究人員提供

建立排遺生殖賀爾蒙技術

除了血液賀爾蒙監測,本計畫近幾年嘗試建立排遺生殖賀爾蒙檢測標準流程,期未來能減少侵入式的樣本採集,並建立穿山甲更完整的生殖週期資訊。研究人員檢測雌性穿山甲排遺賀爾蒙與血液賀爾蒙數值,其後比對生產前後的數值變動。結果發現當雌性穿山甲懷孕後,排遺中的孕酮濃度會增加,而生產後排遺中的孕酮濃度會下降,此孕酮濃度與未懷孕雌性穿山甲的相似,推測此孕酮濃度數值可能為雌性個體是否懷孕的參考值,未來持續監測配對的雌性穿山甲排遺中孕酮的變化,逐步建立雌性穿山甲的生殖週期,將是域外保育繁殖上非常重要的突破。

協助亞成獸「莓果」與「潤喉糖」,進行食物轉換

幼獸「莓果」與「潤喉糖」於食物轉換年齡,雖會跟隨母獸出門覓食,但母獸進食時,遲遲未出現主動採食飼糧的反應,因此本團隊於幼獸5至6月齡時開始幫助牠門食物轉換。本團隊嘗試直接將人工飼糧以針筒注入冷凍蟻窩內,讓動物採食螞蟻時能同時取食人工飼糧,藉此希望動物誤以為飼糧為蟻窩內原有的食物及味道,並將人工飼糧加入飲用水中,希望動物藉由喝水增加接觸飼糧的機會。等到幼獸逐漸適應人工飼糧,保育員因此改為餵食碎蟻窩混飼糧,並逐漸將蟻窩量減少,協助幼獸進食純飼糧。「莓果」對蟻窩內的飼糧接受度高,於7月齡時結束食物轉換訓練,完全採食純人工飼糧。相較於「莓果」,「潤喉糖」採食時間短,有明顯避開蟻窩內人工飼糧的反應。因此保育員改變餵食方式,讓「潤喉糖」與已經成功轉換食物「莓果」,共同採食注入飼糧的蟻窩,希望由「莓果」帶領下,能幫助「潤喉糖」接受人工飼糧。最後於16月齡結束食物轉換訓練,此時「潤喉糖」已能自主採食純人工飼糧配方。

「潤喉糖」採食注入飼糧的蟻窩。照片來源:本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潤喉糖」採食注入飼糧的蟻窩。照片來源:本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協助人工哺育個體「梧空」,進行食物轉換

相較於母穿山甲哺育的幼獸,人工哺育的幼獸,轉換食物方式大不相同,保育員人工哺育「梧空」同時,觀察到「梧空」4月齡開始,喝奶時開始不願意含奶嘴,想以舌頭舔食。因此,「梧空」5月齡開始,本團隊嘗試使用慢食盆餵奶,測試「梧空」是否已開始使用舔食方式採食,「梧空」使用狀況相當良好,逐漸熟悉以舔食的方式採食。6月齡開始進行食物轉換,於奶水中加入飼糧,並逐漸提高飼糧濃度,除了飼糧奶,亦提供純飼糧,「梧空」接受度頗高。7月齡時結束食物轉換訓練,完全採食人工飼糧。

人工哺育個體「梧空」採食飼糧奶與純飼糧。照片來源:本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人工哺育個體「梧空」採食飼糧奶與純飼糧。照片來源:本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國際與國內保育單位合作與交流

本園長年推動與執行穿山甲域外保育工作,累積多年救傷醫療經驗,近年持續協助國內、外野生動物收容機構進行穿山甲救傷及收容工作:(1)新竹市立動物園:野外救傷母獸與其幼仔的照養建議。(2)行政院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研究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穿山甲指骨斷裂受傷個體醫療處理及後續照護。(3)馬來西亞救傷中心:馬來穿山甲急救運輸過程中的照護與保定建議。(4)寮國野生動物救傷組織 (Lao Conservation Trust for Wildlife):救傷中華穿山甲懷孕母獸產前準備經驗分享及建議。此外,本園透過照養與醫療,累積許多珍貴的資料與成果,近年來持續與國際保育單位聯繫及參與國際研討會,進行保育繁殖學、照養及醫療照護等課題交流。如:2018年8月前往美國芝加哥參與「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angolin care and conservation 」國際研討會及2018年10月前往泰國清邁參加「2018東南亞動物園暨水族年會,SEAZA」共進行3篇口頭發表。亦受邀與IUCN國際穿山甲專家群共同編寫穿山甲專書。



回頂部